11月7日,北京市召開《北京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十條措施》及實施保障方案發布暨工作推進會。會上,北京市教委等十部門正式發布《北京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十條措施》和《北京市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保障工作方案》。從學生電子產品使用、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學生作息管理、學校教學環境等十個方面加強北京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
根據要求,學生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嚴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措施》明確提出,教師使用電子屏幕開展教學時長累計不得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家長要以身作則地引導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合理有度地使用電子產品;嚴禁8歲以下低幼年齡兒童玩電子游戲;孩子每天使用電子屏幕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
作業方面,學校要合理安排學生作業時間,小學一二年級嚴禁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保障幼兒園和小學生每天睡眠不低于10小時、初中生不低于9小時、高中階段學生不低于8個小時。
同時,嚴禁中小學拖堂現象,嚴格落實全體中小學生每天上下午各1次眼保健操的要求,中小學生在校時體育活動時間每天不低于1小時。值得注意的是,《措施》指出重點加強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作息管理,學校要建立并嚴格執行作息制度落實情況每日檢查機制。
此外,在調整學生座位方面,《措施》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即中小學校至少每月調整一次學生座位,至少每學期集中調整一次學生課桌椅高度。《措施》還要求,北京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教室照明衛生條件必須100%達標。每學期對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宿舍、體育場館等采光和照明條件進行一次檢查和清潔。
北京市教委明確,學校每學期對全體學生進行視力日常監測不得少于2次,須建立健全健康體檢數據庫,學校必須建立視力不良學生健康檔案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
學校衛生健康教育方面,學校要對學生、教師和家長分層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每學期至少分別開展一次近視防控專題教育。健康教育納入教職員工入職和在職培訓。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十條措施》是剛性要求和硬性任務,簡潔明了、易于操作。未來,北京市將建立并嚴格落實各區、學校、班級每年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評議考核制度,每年開展各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評議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
“防控近視不只是學校的責任,應該是學校、社會、家庭合力的結果。”北京市東城區金臺書院小學校長張弦認為,此次“京十條”以及相關保障工作方案的出臺對于防控近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明確了學校、社會、家庭各自的責任以及具體的方法、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彼此間加強了了解,促進了合作。“對于學校而言,我們要在最大程度上盡一切條件努力為每個孩子創設有助于保護視力的條件。同時,我們也希望家長以及社會對學校的工作給予理解與配合,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健康視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據了解,金臺書院小學近年來在視力防控方面一直進行著探索與嘗試。張弦介紹說,“學校會根據每學期進行的視力檢測結果,為學生制作不同顏色的提醒座簽。學生的視力在5.0以上,桌上會貼上印有綠色卡通形象‘金豆’的標簽,5.0以下會貼上紅色金豆,5.0則為黃色金豆。標簽顏色隨著孩子視力變化不斷調整。”張弦認為,標簽對學生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同時也提醒老師平時多多關注視力相對差的孩子,及時糾正錯誤的坐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