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室采光照明的相關標準有哪些呢?《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GB 40070-2021、《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GB7793-2010和《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教室照明設計規范》DB31/T539-2020。
《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GB 40070-2021
該標準于2021年2月20日發布,為強制性國家標準,標準的全部技術內容均為是強制性指標,將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準規定了與近視防控相關的教科書、教輔材料、學習用雜志、學齡前兒童學習讀物、普通教室照明燈具、讀寫作業臺燈和教學多媒體等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的衛生要求。適用于企業、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生產、制作、經營、提供的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本標準不適用于專用教室和公共教學用房照明燈具。
下面,我們來重點關注一下普通教室照明燈具的衛生要求。
燈具應通過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此要求從光安全角度出發,明確教室照明燈具要具備基本的安全基礎。
相關色溫應不小于3300K,且不應大于5300K。色溫指的是絕對黑體加以不同溫度所產生的不同顏色,可以簡單理解為色彩的溫度。此要求考慮到不同時段和不同學習場景,色溫的范圍為3300K~5300K。
一般顯色指數Ra不應小于80,LED燈具R9應大于0。光源對物體的顯色能力稱為顯色性,相同光色的光源會有相異的光譜組成,光譜組成較廣的光源可能提供較佳的顯色品質。對于一般的燈具顯色指數Ra不應小于80,LED燈具顯色性更優,所以有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紅色指數R9的要求,應大于0。
對于GB 7000.1 中不免除視網膜藍光危害評估的燈具,應根據IEC/TR 62778進行評估。黑板局部照明燈具的藍光危險組別為RG0或RG1,教室一般照明燈具的藍光危險組別為RG0。白光是由多種單色光混合形成的,最基本的三基色光即紅光、綠光和藍光。藍光的波長在400-500nm之間,光子攜帶能量最多,稱為高能量光。其主要危害是高能量藍光光輻射引起的光化學反應,危害視網膜。由于LED燈藍光成份較為豐富,光源亮度往往很高,所以LED燈可能存在藍光危害風險。該標準中對黑板照明燈的藍光危害組別要求為RG0或RG1,教室照明燈則要求更高,為RG0。
燈具在其額定電壓下工作時,其光輸出波形的波動深度應不大于下表的限值要求。此要求主要是解決頻閃問題,頻閃是以一定頻率變化的光照射下,使人觀察到的物體運動呈現出不同于其實際運動的現象。頻閃效應是由光源閃爍引起的,會導致視覺疲勞、偏頭痛、視力模糊等癥狀。減輕頻閃可以通過提供恒定、無振蕩的電流來解決,因此在光輸出波形頻率f一定的情況下,對光波動深度限值%做出了要求,光輸出波形頻率越低,對光波動深度限值要求越嚴格。
《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教室照明設計規范》DB31/T53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