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對教室光環境提出明確要求,2018年8月31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制定《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學校改善視覺環境,學校教室照明衛生標準達標率應達到100%,學校要請權威機構監測證明教室照明達標;教育部每年對校外培訓機構教室采光照明、課桌椅配備、電子產品等達標情況開展全覆蓋專項檢查;國家衛生健康委每年會同相關部門按照采光和照明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對學校、托幼機構和校外培訓機構教室進行抽檢、記錄并公布。更多的相關法規、標準已經或即將陸續出臺。
目前,教室光環境狀況堪憂,教室光照度不均勻,角落燈光偏暗;課桌面和黑板光照度不達標,容易導致學生視疲勞;眩光嚴重,影響學習專注度。因此,教室光環境改善勢在必行。教室光照度必須更換新型燈具,保證光照環境達到國家標準;所有教室光照環境必須嚴加監管,避免教室燈具光衰老化、損壞等,從而導致光照度不達標;學校需要建立對教室照明監管到位的光環境管理系統。
學校光環境改善的解決方案,適宜以物聯網技術賦能照明燈具為主,樹立“光環境管理專家”,以“高精度光感傳感器+恒照度燈具”組成智慧照明系統,對教室光環境數據自動監測、調控,使教室光照度隨環境亮度變化而自動調整。
下面請大家看個視頻,教室照明環境的好與不好,區別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