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中小幼學校都開啟了在線教育,呈現出我國教育系統上的“史無前例”的教育與技術結合的新景象。這是我國抗擊疫情,也是維護整個教育教學秩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中小學開展在線教育也呈現出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近視增長率急劇上升,小學生更嚴重
教育部召開的2020年金秋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我們對9個省(區、市)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在疫情期間視力變化情況做了調研,調研結果還是很不樂觀的。”
大規模線上教學客觀上增加了青少年觀看電子屏幕的時間。王登峰司長介紹,教育部對9省份14532名中小學學生近視率進行了調研,與2019年年底的普測相比,這半年的近視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增加了15.2%,初中學生增加了8.2%,高中學生增加了3.8%。
青少年近視防控:六項措施
2020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全國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為推動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根據《2020年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要點》,決定在全國組織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試點工作。
王登峰司長在《對話》欄目談及下一步近視防控,主要有六項重要措施:
第一,嚴格落實八部門關于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意見要求,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解決青少年近視問題的氛圍。
第二,要加強體育鍛煉。